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企业动态 >  >> 
环球微速讯:玉屏:小城里的“文艺范”
来源: 微玉屏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13 21:15:50

玉屏:小城里的“文艺范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夜幕时分,漫步在㵲阳河畔,灯笼、霓虹灯等悬挂于河畔两侧,灯火辉煌,风雨桥上人来人往,风雨桥旁的休闲广场上,人们面带笑意、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,不远处传来箫笛声声、曲韵悠长……这是玉屏小城文化生活的缩影。

玉屏县城 姚祖告摄  

近年来,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玉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、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,让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,文化与旅游从相加到相融、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,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度和幸福感,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。

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

“咚咚锵、咚咚锵......”伴随着锣鼓声响起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村晚”在朱家场镇混寨村拉开帷幕,为新春佳节增添浓浓年味。临上场前,混寨村腰鼓队队员吴德珍信心满满:“为了这场晚会,我们准备了个把月,每晚上都来练习,我们会把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大家。” 

不一会,“村晚”正式开场。舞台上,13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,涉及民俗表演、箫笛演奏、男女对唱等多个领域,节目大多为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,精彩纷呈。

73岁的村民姚沅兰一边观看“村晚”,一边发出阵阵感叹:“以前,我们看个晚会都要走很远,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看晚会,还是由我们自己表演,节目表演得很好、很精彩、很有意思,特别开心。”

像这样的文艺队伍,玉屏几乎村村可见,并配备了音响、播放器等配套设备。近年来,玉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,已建有文化艺术中心、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箫笛博物馆、体育馆、门球场、网球场,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、乡镇电子阅览室7个、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94个,农家书屋93个、乡村大舞台56个、“欢乐院坝”50个、村级农体工程141个等。

除了“村晚”,玉屏还开展“我们的中国梦”文化进万家玉屏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暨 “戏曲进乡村”等群众文化活动及文化志愿服务,为群众送去流动图书馆、流动博物馆服务,及歌曲、戏曲、舞蹈、小品等文艺表演,让群众可看、可听、可读、可学、可用;组织鼟锣、花灯、龙灯、山歌等民间表演进行县城巡游活动,增添浓浓年味的同时,更让群众真实感受和了解当地民俗文化。

此外,㵲阳广场、风雨桥、屏山公园更是成为百姓大舞台,新春音乐喜乐会、广场舞展示、交际舞、萨克斯吹奏、太极拳依次登场,演绎着专属于玉屏人的浪漫。

文化与旅游从相加到相融

近年来,玉屏先后打造了玉屏侗乡风情园景区和茶花泉景区。如今,这两个景区已成了当地群众逢年过节的热门打卡地。 

“过年了,正好有空带着家里人来这里玩玩,这里有浓厚的侗族文化,能吃到罐罐油茶、糍粑、牛汤锅等地道小吃,还能带着孩子玩很多有趣的项目,全家人都很开心。”问及来玉屏侗乡风情园游玩的感受,正在拍照的游客赵世来感叹道。  

在玉屏侗乡风情园,处处张灯结彩,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,奔走于最美彩虹滑道、天空之境、步步惊心等休闲娱乐项目中,观看非遗展演活动,参与篝火晚会,吃千人长桌宴,并进行现场有奖猜灯谜等,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春节“年味”,近距离感受当地传统年俗文化。  

“为了让游客玩得开心,我们景区实行‘零’门票,安排了丰富多彩的‘年味’活动,还推出了现价119元畅玩13个项目的优惠活动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。”玉屏侗乡风情园营销部负责人杨峰说。  

玉屏侗乡风情园的民俗文化让游客乐此不疲,茶花泉景区的水幕电影梦幻灯光节则带给游客美的体验,让其流连忘返。

望着一盏盏漂亮红灯笼,以及由各种花色油纸伞组成的绚丽“天空之伞”,游客或坐在草坪上说话聊天,或与家人吃着烧烤,或体验旋转飞机、网红桥等休闲娱乐项目,享受着春节假期的同时,也感受着山清水秀的大好美景。“在外打拼了一年多,难得跟家人相聚,跟家人、朋友来茶花泉逛逛,心情都变好了很多。”游客姚杨说。

文化在传承中延续

㵲阳河畔,来自玉屏各中小学的120余名箫笛演奏者,正以声声笛音庆贺新春佳节。“我学习箫笛2年了,今天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。站在舞台上表演,不仅能增加我的阅历,更能增加我的自信心。接下来,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箫笛,传承好箫笛文化。”11岁的箫笛演奏者胡仲谦激动地说道。

箫笛,是玉屏的一张靓丽名片,“仙到玉屏留古调,客从海外访知音。”这是古人对玉屏箫笛的赞誉;玉屏箫笛是“贵州三宝”之一;1915年,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,玉屏箫笛漂洋过海荣获金奖;2006年,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为保护和传承箫笛文化,2007年3月,玉屏正式启动实施“箫笛文化进校园”工程。玉屏教育部门组织力量编写箫笛演奏教材,在全县中、小学开设箫笛艺术课,做到了“箫笛校园全覆盖”,让学生真正成为“箫笛之乡”的主人翁,逐步形成了“箫笛艺术进校园,民族文化大发展”的新格局。  

目前,玉屏已培训在校学生2万余人次。同时,利用假期对全县教师、箫笛爱好者进行培训,已培训1000余人,并组建多支箫笛演奏队伍。玉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开设了箫笛制作工艺专业,该专业毕业的优秀学生,又加入到箫笛制作的队伍中,使箫笛文化代代相传。

此外,玉屏还将鼟锣这种侗家传统技艺保存了下来,融入舞龙等传统民俗活动中,成为玉屏侗家人欢度春节、庆祝丰收时的首选,传递着幸福与祥和。

玉屏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青说:“近年来,玉屏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,日益繁荣,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。我们打造‘欢乐院坝’,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,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,鼓励引导群众自办文化活动,吸引群众广泛参与,实现了从‘送文化’到‘种文化’再到‘晒文化’,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”

玉屏融媒体中心记者:徐雪、李平

编:季佩佩 校:吴兆宁 杨可佳 审:赵林 姚磊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